凝血酶原时间(PT)
试剂特点:采用含钙重组因子,批间差异小,批内CV≤7%,批间CV≤9%。
临床意义: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,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 Ⅱ Ⅴ Ⅶ Ⅹ 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,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、严重的肝脏疾病、纤溶亢进、DIC、口服抗凝剂等;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。
凝血酶时间(TT)
试剂特点:采用高效蛋白稳定配方,TT液体凝血酶稳定性好。批内CV≤7%,批间CV≤9%。
临床意义: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。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,低(无)纤维蛋白原血症,异常血红蛋白血症,血中纤维蛋白(原)降解产物(FDPs)增高;降低无临床意义。
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
试剂特点:采用高纯鞣花酸激活剂,特殊配方的复合悬浮溶液,脑磷脂分布均匀。
临床意义: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,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。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、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:如血友病A、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;降低见于高凝状态: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。
纤维蛋白原含量(FIB)
试剂特点:采用高效蛋白稳定配方,线性相关系数r≥0.97,批内CV≤7%,批间CV≤9%。
临床意义: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。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;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、原发性纤溶症、重症肝炎、肝硬化。
D-二聚体(D-D)
试剂特点:采用国际知名品牌抗体和胶乳原料,独特的抗体偶联技术,抗干扰能力强,线性相关系数r≥0.99。
临床意义:D-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,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。D-二聚体的临床检测主要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(VTE)、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和肺栓塞(PE)的诊断。增高: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,如高凝状态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、肾脏疾病、器官移植排斥反应、溶栓治疗等。心肌梗死、脑梗死、肺栓塞、静脉血栓形成、手术、肿瘤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、感染及组织坏死等也可导致D-二聚体升高。